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协会动态
中关村民协助力12家中关村企业亮相中关村体育训练领域新技术新产品供需对接会
发布时间:2020/9/9 13:47:31 阅读:1142

      可辅助速度滑冰运动员弯道滑行训练的人体弹射牵引装置、可模拟雪道场景的雪道训练机、可供运动员康复训练的冷冻治疗仪……8月27日,12家中关村科技企业携手北京理工大学带来的20余项体育训练领域新技术产品在首钢园亮相。

      中关村体育训练领域新技术新产品供需对接会旨在搭建供需对接和洽谈沟通平台,促进中关村体育训练领域新技术新产品在科技冬奥项目中的示范应用。该供需对接会由市体育局、市财政局、中关村管委会、首钢集团有限公司、北京理工大学主办,中关村民营科技企业家协会承办,并得到冬奥组委、石景山区政府、延庆区政府的大力支持。

     中关村管委会二级巡视员陈文奇表示,本次对接会是一个互利共赢、相互促进的活动,冬奥会筹办需要以科技创新技术为支撑,市体育局、冬奥组委、运动代表队等相关单位的项目需求为创新技术产品提供了应用场景和市场空间,希望北理工和中关村企业珍惜这次对接机会,积极参与到相关单位的科技冬奥项目中。

     此前,为发挥中关村科技优势,推动科技冬奥建设,中关村管委会围绕市体育局、冬奥组委等相关部门的应用需求,对中关村示范区内科技企业的现有技术产品进行梳理。筛选出的12家拥有相关核心技术的企业和北京理工大学相关学院代表相聚首钢园。

     科技是冬奥会成功举办的重要支撑。在冰雪运动体育训练领域,北京理工大学及中关村相关领域科技企业,基于人工智能、大数据、虚拟现实等底层技术,围绕冰雪运动体育训练应用需求,研发出了一批技术领先的体育训练相关科技创新成果,大部分成果已经实现了科技成果转化并在冰雪运动体育训练相关项目中实现了示范应用。

     此次亮相的20余项体育训练领域的新技术新产品,不仅有可辅助冬奥运动员训练的穿戴设备,也有帮助受伤运动员恢复运动的智能器械。比如,中创云睿的冰睿系统是国内唯一一套基于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的冰球全方位数据采集与分析系统。“该系统已经和10余个地区的体育局,以及8家国内顶尖青少年冰球俱乐部深度合作。”中创云睿运营总监仲晓雅说。


     分享推介,一个个科技产品登台亮相。北京理工大学技术转移中心副主任陈柏强带来的推介团队不仅庞大,还堪称豪华。

     这个由宇航学院、自动化学院、光电学院的教授和老师组成的团队,一口气推出了7款创新技术产品。比如,宇航学院研发的跳台滑雪/越野滑雪训练测试分析系统、人体弹射牵引装置、雪车雪橇内训练模拟机项目;自动化学院的室内多自由模拟滑雪训练系统;光电学院的超大场景冰上运动数据采集与投影邻滑训练系统产品、基于激光三维扫描点云与可见光图像融合的场景感知技术。其中,宇航学院研发的跳台滑雪/越野滑雪训练测试分析系统已经服务于雪上项目国家队及部分省级训练队,而自动化学院研发的室内多自由度滑雪训练系统已经随高山滑雪队进驻哈尔滨、秦皇岛训练基地。

     与此同时,12家中关村科技企业代表也分别亮出了自己的新技术产品。延康体健总经理宫峻带来的运动测评训练及恢复整体系统,吸引来众多参会人员台前围观。该系统的足底压力测试鞋垫,每一只鞋垫装有100只传感器,能测量运动员训练中的身体姿态、加速度、俯仰等各种姿态的数据。


     来自蓝田医疗的副总经理王世柏在推介产品时发出呼吁:“真心希望我们的技术产品能为冬奥会服务,助力我们的运动员在冬奥会上取得好成绩。”

     此外,康桥诚品的优浮智能漂浮舱、日桥信息的滑雪运动智能化解决方案、华捷艾米的人机体感交互技术、汉唐自远的运动员模型检测平台、锐地刚的运动训练助理光导训练仪、大艾机器人的外骨骼机器人对运动员训练损伤的康复等技术产品一一亮相。

     好风凭借力,助我上青云。市体育局冬季管理中心主任王宁说:“作为冬奥会工作者,非常迫切地希望更多科技企业的新技术新产品运用到冬奥会,为冬奥会赋能。

     据介绍,中关村管委会围绕科技冬奥的供需对接会已经在首钢园举办了3场,累计推荐了智慧场馆、视频监控、场馆服务、语音识别等领域400余家企业的500余项中关村新技术新产品,一大批中关村新技术新产品为冬奥助力。例如,中关村首批前沿技术企业小元感知研发的复眼成像训练系统、体科健研发的雪道训练机、日桥信息研发的滑雪自动化平台、中创云睿研发的冰球训练系统等体育训练相关创新产品,已在国家体育局、省市体育局等项目中实现了应用。

     值得一提的是,对接会还邀请到冰壶、冰球、花样滑冰、速度滑冰、短道速滑等北京冰雪运动队的领队、教练员、运队员现场参加了对接交流。


     将来,中关村管委会将继续围绕冬奥会冰雪运动项目训练等方面的具体应用需求,进一步加强与市体育局、冬奥组委、石景山区政府、延庆区政府、首钢园等相关单位对接,不断拓展中关村新技术新产品的应用场景,协同推进科技冬奥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