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协会动态
构建商事调解平台 助力和谐社会建设
发布时间:2008/3/26 10:26:00 阅读:1619

  3月21日,在北京民协与上地法庭的积极推动和精心组织下,商事特邀调解员聘任仪式在翠宫饭店如期举行。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民二庭庭长刘兰芳、北京市海淀法院党组成员/政治部主任/上地法庭庭长张钢成、北京民协会长王小兰,以及以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张本正、常务副会长何鲁敏为代表的11位特邀调解员出席了此次会议。《中国企业家》、《法制日报》、千龙网等多家媒体进行了专题报道。 

  会上,北京市海淀法院上地法庭副庭长戴国为与会嘉宾介绍了商事特邀调解员制度的实施情况。2007年2月,上地法庭与北京民协联合启动了商事特邀调解员制度,从北京民协的会员企业中选聘在商界具有较高知名度和丰富商事经验的企业家或企业相关负责人为调解员,在商事案件开庭审理前对案件进行调解,以便高效化解商事纠纷和矛盾。通过一年时间的运行,商事特邀调解员制度展示出了它的独特优势,上地法庭已将41起案件交由4位首批特邀调解员进行了调解,其中36起获得圆满成功,提高了商事纠纷妥善解决的效果和效率,为区域经济的繁荣和发展做出了贡献。 

  北京合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常务副总裁韦强代表第一批特邀调解员介绍了自己的经验和心得。案件要进行细分处理,适合调解的才交给调解员,这样可以最大限度地提高调解效率;调解员接下案件后,要高度重视,认真负责,努力让每一个调解案件都在无形中成为宣扬该制度的助推器;调解过程中,要尽可能地与双方当事人直接沟通,避免律师等各种中间因素所造成的信息沟通不顺畅,为每位当事人争取权益最大化或损失最小化;作为商事特邀调解员,不仅要为企业化解商事纠纷,还要向企业传递"双赢、发展、社会责任感、大舞台的胸怀"等更加长远的企业经营理念和社会发展规律。 

  为了感谢第一批特邀调解员一年来的辛勤劳作和良好效果,北京民协和上地法庭向他们颁发了纪念品并续发证书。四位特邀调解员的无私奉献取得了丰硕的成果:韦强成功化解了三起商事纠纷,其耐心、智慧及其助人为乐的精神和作风赢得了当事人热情洋溢的感谢信;赵平川成功调解了三十一个串案,成为司法界不可多见的成功典范;孙东辉运用其精深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圆满解决了一个200万大标的的商事案件;身为新奥特集团董事长的郑福双虽长期在外,未能参与具体调解工作,但每次回国都积极参加调解员会议并提出自己的见解…… 

  为了扩大企业家调解员队伍,上地法庭与北京民协又共同选聘了张本正、何鲁敏、郑忠秀、郭梓林、姜鹏明、李仲亮、陆琦等7位知名企业家或企业相关专家作为第二批特邀调解员,上地法庭庭长张钢成为他们颁发了聘书。原清华紫光总裁张本正代表第二批特邀调解员作了发言。他认为,商事特邀调解有两个重大意义:一是可以为企业节省时间节省人力,因为任何一个做企业的都不愿意打官司;二是有利于构建区域和谐,因为企业家以调解员的身份进入到司法界,可以广泛传播企业声誉,让"恶意侵权、恶意竞争"没有市场。同时,他倡议调解员要对自己高标准、严要求,首先做一个守法经营、诚信经商的好企业;此外,还要多学点法律知识,为商事纠纷调解献出一份力量。 

  北京民协会长王小兰、北京市高级法院民二庭庭长刘兰芳、海淀法院党组成员/政治部主任张钢成分别讲话。王会长说,商事特邀调解是司法界的创新,也是协会职能转型的尝试,在社会矛盾凸现期,北京民协要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和作用,规范商界运行,缓解法院压力,用"商业+道德+法律"的逻辑将更多的纠纷化解在诉讼的大门前,并在调解过程中耐心地为小企业咨询、授课,逐步营造一个好的区域环境。另外,调节的案件应该从"商事纠纷"扩充到"知识产权纠纷"、"劳动合同纠纷"等与企业日常经营管理紧密相连的领域,让企业家们的丰富实践经验发挥更大作用。 

  刘庭长充分肯定了调解员们一年来的工作成绩,高度赞扬了企业家们的包容和大气,由衷感叹北京民协会员企业的社会责任心和执行力。每个调解员后面都有一个支持他们的企业,调解员的成绩也是企业责任心的体现。北京市高院将就"案件筛选"、"案件范围"、"调解费用"、"法官与调解员的沟通"四件事逐一组织调研、分析、讨论,落实,为商事特邀调解员制度做好推进工作。 

  张钢成庭长用"感动"、"启发"、"体会"做了会议总结。他说,每个企业家,特别是民营企业家,均日理万机,事务繁多,但他们却愿意抽时间、掏腰包,请当事人喝茶聊天,只为把案件调解成功;北京民协作为一个社会组织,多次就商事特邀调解员制度向社会各级领导呼吁,他为之感动。企业家们不追究"过错",以"和"为贵,以双方当事人的利益为调解准绳,用一种商界的普通语言告诉他们纠纷对企业发展的影响,纠纷的形成和发展有多方面原因,解决纠纷的方式因此也千差万别,这种不拘一格的方式方法让法官们深受启发。社会走向和谐需要参与解决纠纷团体的扩大,树立共同的价值体系,让纠纷在进入到法院诉讼这最后一道防线之前被社会化解,企业家参与商事调解,让我们体会到迈向和谐社会的步伐。最后,张庭长表示,将努力推动特邀调解员都作为人民陪审员候选名单报送人大的相关工作,希望能为特邀调解员争取合适的司法身份和合理的司法权威。 

  会议还特别邀请了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调解专家——海淀法院民四庭法官方斌就调解程序与技巧等内容与大家共同探讨和交流。方法官说,调解员要有四心——诚心、细心、耐心、平常心,调节流程分四步——看、听、说、定,调节过程中的四个善于——善于分析、善于沟通、善于控制、善于决断。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民二庭法官刘春梅、杨绍煜以及北京灵图软件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李仲亮分别就商事调解发表了自己的意见和看法。在上地法庭法官助理曹明明和北京民协商事特邀调解主管王立群两位主持的祝福中,会议圆满结束。 

  如果说商事纠纷是一把锁,那么,诉讼、仲裁、调解就是打开这把锁的钥匙,而企业家商事调解就是其中最灵巧的一把。企业家们享有人格魅力、社会声誉、商事经验,不仅能为企业解决具体的纠纷问题,还能为企业的长远发展指点迷津。让企业在司法界不为人知的行为流传商界,让其合作伙伴尽数悉知,结成一根强大的道德准绳。这该是中国迈向公民治理社会的一大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