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协会动态
股权激励,让企业和员工双赢
发布时间:2007/9/19 9:31:00 阅读:1636

  股权激励常被作为对管理层及核心员工激励的一种方式。近20年来,股权激励得到了广泛推行和迅猛发展,全球500强中已有超过85%的企业对高层管理者实施了股权激励。在高科技企业,股权激励的实施条件如何具备?股权激励的设计因素和流程怎样操作?控制权如何掌握?这些都是企业经营管理者思考的问题。

  9月17日,北京民协企业家咨询顾问团针对会员企业的需求,围绕“股权激励的设计”主题,召开了新颖实效的专题研讨会,会议由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张本正主持,特别邀请了北京正略钧策公司人力资源咨询中心总监梁瑞芳、天相投资顾问有限公司副总裁陈朝阳为主讲嘉宾,亚都公司董事会主席兼总经理何鲁敏、汉王公司董事长刘迎建、蒙代尔企业家大学董事长吴姝、中关村科技软件公司总裁罗群、北斗星通公司董事长周儒欣、伟嘉集团总裁廖峰等企业负责人以及康得集团、清华紫光、中科希望、和源沐泽等企业相关负责人参加了此次研讨会。

  梁瑞芳总监系统地介绍和对比了股权激励七大模式——分红权、股票增值权、虚拟股票、认股权/股票期权、限制性股票、业绩股票、MBO的一般操作模式以及优缺点。企业在制定激励之前要回答六个问题:企业的核心人才和关键人员是谁?这些人有哪些特点?他们需要什么样的激励?企业拿什么来激励员工?激励幅度多大才能双赢?激励时间多长最合适?这些问题通常可以通过顺藤摸瓜的方式找到最佳答案。首先,要做一个战略解析,找出正确的人力资本分类,通过核心人力资本分析,我们就可以知道企业中长期发展中各个阶段战略实现的人才类别。但是我们要特别注意,不同发展阶段、不同战略目标、甚至同一公司的不同业务板块中,需要激励的人可能都不一样,与战略和目标相匹配的激励才是对企业有利的。激励机制受行业竞争状况、财务及资本状况、政策法规、公司生命周期、组织结构、企业文化等企业内外部六大要素的影响,因此,其基调必须与这些要素相吻合。股权激励是动态的,它在一个统一机制的引导下,再分期分批地不断实施、补充和调整计划。

  陈朝阳副总裁与大家分享了国际股权激励的历史发展和最新方式。在美国高科技行业,如通讯、能源、金融等领域,通过远远高于工资和奖金的股票期权来激励企业高管和核心员工。其中,高管的期权为工资和奖金之和的七倍,核心员工的期权也高达工资和奖金之和的两倍。用一种预期收益来激励企业的关键人员,从而将公司利益与员工利益有效结合在一起。经证明,全球38家最大型企业在采用股票期权的方式,销售、利润都有大幅度提升。但是,股权激励产生的风险同样不容忽视,如:冲击老股东利益,回购比例不好掌控(太小激励力度不大,过大又会触犯法律),业绩标准设置需谨慎(太高难以达到,太低损害股东利益)。“股权激励只是企业做大做强的一个方式,如何利用资本市场,兼并收购更是中国高科技企业发展壮大的一个趋势”。

  股权激励是现代公司制企业以公司股权为利益载体,借助于企业的价值追求与企业员工个人利益协调互动的模型,股权激励使企业与员工之间建立起了一种更加牢固、更加紧密的战略发展关系,它是信息经济时代人力资源资本化的具体表现。但是,股权激励又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在方案设计的实施过程中,不但要兼顾各方的利益,采用灵活有效的手段来避开障碍,清除认识上的误区和规避可能存在的各种风险,而且更要树立依法实施的意识,只有这样,股权激励计划才能真正让企业和员工实现双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