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协会动态
汇中关村优质实验室 书产学研合作新篇章
发布时间:2007/11/7 11:12:00 阅读:1686

  中关村被誉为中国的硅谷,是我国智力资源密集之区和高新技术企业云集之地,它拥有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北方工业大学、北京交通大学、北京邮电大学、北京理工大学等73所大专院校;中国科学院和国家、地方232个独立科研机构;20000多家高新技术企业。丰富的智力资源和强大的研发生产能力,使中关村成为我国智力最为密集,创新能力最强,科技成果转化最快的地区之一。但与世界发达国家和先进地区相比,中关村在技术转移的速度和成效、产学研合作的广度和深度上均不能望其项背。如何在最短的时间内了解市场需求?如何以最快的速度将科技成果产业化?如何有效地为企业提供可持续的创新技术?如何大规模地将饱含科研工作者智慧和心血的研究成果转化为在市场上有强大生命力的产品?这些问题引起了中关村人的苦苦的思考和努力的探索,尤其是处于创新链上游的大专院校、科研院所的优质实验室。

  2007年10月30日,在中关村管委会的支持下,在技术转移等中介服务机构的推动下,由各开放实验室自发组织发起的“中关村开放实验室联盟”经过一年多的资源积累和酝酿,如期在大行基业大厦召开了成立筹备会。北京邮电大学网络与交换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机械科学研究总院零部件质量检测中心、北京市建筑材料节能环保材料分析测试实验室等12家中关村开放实验室代表,中国科学院北京国家技术转移中心、中关村协会联席会等8家中介服务机构代表参加大会,中关村管委会副主任郭洪等政府领导应邀出席。北京民营科技实业家协会作为中关村开放实验室工作的受托单位,协助筹备和组织会议的召开。

  大会听取了中关村开放实验室专项工作办公室对开放实验室联盟成立筹备工作的汇报,讨论了《中关村开放实验室联盟筹备工作报告》及《中关村开放实验室联盟章程》(讨论稿)。与会领导和代表对联盟的成立给予了高度的评价和肯定,并表示将积极参与并支持联盟的各项工作。中关村管委会服体处杨彦茹处长针对联盟的未来发展形式提出了可行的建议;中关村管委会产业促进处段宏伟处长针对联盟的组织结构表明看法并提出了建设性意见;中关村管委会副主任郭洪对联盟以及中关村开放实验室工作的整体定位、意义和作用作了高度概括的总结和指导。

  中关村开放实验室联盟是区域组织创新的试点。它由36家中关村开放实验自发成立,是中关村地区第一家涵盖通信、软件、信息服务业、生物医药、环保新能源等中关村区域重点关注领域的实验室联合群体,多学科的交叉复合可以促进重大科技创新的实现。 

  中关村开放实验室联盟是产学研合作的载体。为了与企业顺利对接,它还吸纳了致力于技术转移等中介服务机构,因此,它能更有效地为中关村的科教资源找到最适宜生长的土壤,也能更便捷地为中关村的企业挖掘出源源不断的创新资源及强大持久的技术支撑,使得实验室和企业在创新路上取得双赢。

  中关村开放实验室联盟是资源配置的无形之手。科技需要形成集群,产业需要形成集群,集群之间和集群内部需要及时的沟通和交流。未来的产业发展与合作越来越趋向于网络化,市场很难允许企业孤立的存在,高度专业化的企业需要联盟使其网络化,形成市场。联盟以虚拟研究院为发展方向,将通过市场,重新配置和整合重点产业、重点领域的技术、产品、人才等资源。

  中关村开放实验室联盟成立大会将于11月15日召开,它将汇集中关村优质实验室,为中国产学研合作书写出新的篇章。